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情感

香港市民评选出的“十佳唐诗”,排名第一的绝不是因为水平最高

香港回归前曾举办“最受欢迎的10首唐诗”评选,由香港市民投票选出“十佳唐诗”,都有哪些精彩的唐诗入选?排名第一的是哪首?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晓谜底,尤其注意的是,排名第一的唐诗有其特殊背景,绝不是因为水平高而高居第一。第10名 唐朝贺知章的《回乡偶书》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?这首诗写尽乡情和世事沧桑的感慨,作者壮年离乡,八十多岁告老还乡,家乡的变化和作者的真情弥漫在字里行间。此诗是一幅很有趣的乡村生活画面,步履蹒跚的老者和天真无邪的孩童形成鲜明对比,栩栩如生、历历在目,充满生活气息。第9名 唐朝李白的《早发白帝城》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。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。这首诗作于李白晚年,深受各地读者的喜爱,香港读者自然也不例外。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,第二年他在流放途中收到被赦免的消息,欣喜异常,立即乘舟逆流而上,并写此诗抒怀。此诗自然流畅,轻松欢快,把壮丽多姿的河山、流畅轻快的行舟和愉快的心情融为一体,浑然天成,流传千古。第8名 唐朝李绅的《悯农》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这是一首“节俭之歌”,是教育儿童节俭、不要浪费粮食的最好素材。此诗以具体实例,生动形象地写出劳动不易和珍惜粮食的必要,流传广泛,连很多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背。第7名 唐朝白居易的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这首诗是白居易的成名作,白居易年轻有为,当他初从江南来到京城时,他去拜见当时的名士顾况,顾况看着略显羞涩和稚嫩的白居易,就用他的名字打趣道:“长安米价方贵,居亦大不易。”白居易就呈上他的诗集,当顾况读到此诗,读到名句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时,赞不绝口,连忙道:“道得个语,居亦易矣。”可见此诗水平之高,顾况也很有眼光,日后白居易果然诗名显赫,成为名满天下的大诗人。第6名 唐朝孟浩然的《春晓》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。又是一首浑然天成、清新自然的启蒙诗,可见香港市民选诗的风格。此诗诗意地描绘出一幅春夜风雨图,用语浅显,浑然天成,深得大自然的真趣,带给人诗意和美感。第5名 唐朝李商隐的《登乐游原》向晚意不适,驱车登古原。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。这是李商隐水平极高的短诗,先点出登原游览的原因,后描绘晚景之美,暗含惋惜之意。当然此诗还是很有争议的,主要集中在对“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”的理解。这句表达重点是“无限好”的赞美呢,还是“近黄昏”的惋惜?历来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,朋友们你认为呢?第4名 唐朝王之涣的《登鹳雀楼》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这首诗流传极广,被很多诗评家评为五绝的压卷之作,得到香港市民的偏爱不难理解。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是工整的流水对,语出天籁,如今老师经常拿来鼓励学生,成为尽人皆知的名句。第3名 唐朝李白的《静夜思》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如果评选一首诗作为中国诗歌的代表,你会选哪首?很多人都会选李白的《静夜思》,这是融入中华民族文化血液中的一首诗,排在这个位置理所当然。此诗流传甚广,妇孺皆知,是最经典的一首启蒙诗。出门在外的游子有谁没经历过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的情景?能够引起共鸣,怎能不是好诗?第2名 杜牧的《清明》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这首诗是清明节诗词的“压卷之作”,每到清明节,人们自然就会想到这首诗。因为此诗,清明与“雨”有了不解之缘,每到清明节人们都会念叨一句“清明时节雨纷纷”;因为此诗,“杏花村”名扬天下;因为此诗,清明节有了无限诗意!第1名 唐朝孟郊的《游子吟》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。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这是一首“母爱之歌”,真挚自然,极能打动人心,但是此诗排在首位,绝不是因为水平高,而是有其特殊原因,如果再评选几次,这首诗都会毫无疑问地高居榜首。为何呢?因为香港本身就是长期离开祖国母亲怀抱的孩子,急切的盼望回到母亲身边,此情此景下,此诗怎能不引起香港市民的共鸣?毫无疑问是令香港市民最动情的诗,怎能不排在首位?朋友们,香港市民最喜爱的10首唐诗分享完了,读完本文你就知道《游子吟》为什么高居榜首了吧?你对哪首诗的入选或落选最为惊讶?欢迎分享高见。

声明:个人原创,仅供参考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分享到: